巨乳a片

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巨乳a片 >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指南

发布时间:2025-07-18 19:13    浏览次数:
      一、项目背景
      (一)新病频发、老病常发
      在免疫压力或抗生素滥用的影响下,一些老的传染病出现新症状、病原出现新变异,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出现变异株或耐药株。同时,新病原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出现,如非洲猪瘟病毒、新冠肺炎病毒、H7N9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口蹄疫病毒新亚型、猪d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III型、猪塞内卡病毒等畜禽新发传染病病原。多病原共感染、继发感染也已成为普遍现象,疫病的发生、传播、流行与致病变得日趋复杂,对我国畜禽疫病防控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外来疫病传入风险加剧
      我国接壤国家多、边境线长,周边国家畜禽疫情复杂,畜禽及畜禽产品走私又时有发生,外来畜禽疫病防堵工作难度巨大。近年来,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H7亚型禽流感、西尼罗河热等外来疫病已传入我国。同时,一些重大疫病虽暂未传入,但传入风险不断加剧,如2016年我国出现了首例裂谷热输入病例,尼帕已在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发生,非洲马瘟2020年已传至泰国。
      (三)防控技术与产品亟待创新突破
      虽然我国在动物疫苗、诊断试剂、新兽药等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畜禽疫病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自主创新仍然不足,畜禽疫苗、诊断试剂市场的半壁江山被国外公司占领,非洲猪瘟疫苗等疫苗重大产品研发技术亟待突破;高端兽药市场90%被国际寡头垄断,兽用化药超过90%是仿制药,原创兽用化药匮乏;疫苗佐剂主要依赖进口。当前,面对西方国家的科技围堵与封锁及市场占领,我国畜禽疫病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亟待自主创新突破,畜禽重大疫病亟待进行净化根除。
      二、重点支持领域
      (一)总体思路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人与自然密切接触等因素的影响,畜禽疫病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而且持续性挑战。作为畜禽养殖大国、人口大国,我国的畜禽疫病防控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针对禽流感、冠状病毒等人兽共患病防控,应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原则,大力加强源头阻断技术与产品研发;针对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畜禽重大疫病,应强化综合防控与净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逐步实施重大疫病的净化与根除计划;针对外来畜禽疫病,应加强技术储备与监测预警,“防患于未然”。
坚持按照“四个面向”的科研思维从兽医临床一线选题,鼓励自由开展前瞻性原始创新探索,要求研究成果能够解决行业关键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并最终服务于产业,要求研究方向经积累沉淀后形成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基础储备,争取在国家级自然科学奖励领域实现突破。
      (二)前沿方向与重点研究领域
      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是畜禽疫病防控中最基础的科学问题,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的“家底”是制定疫病防控策略的关键依据。随着环境、气候的改变、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新的病原不断出现,老的病原也在不断变异,因此,需要将最新病原组学、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流行病学相结合,持续开展病原的流行分布与遗传变异及协同演化机制研究,揭示病原遗传、变异、进化及传播规律,掌握我国畜禽疫病的流行病学“家底”;利用组学技术,发现未知病原,建立病原数据库,研发疫病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等。
      2.病原的结构与功能
      病原结构与功能是认知病原生物学特性的基础前沿领域。随着新技术发展与应用,通过深入开展病原组学(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研究,深入解析病原与宿主的蛋白、核酸及表观遗传等多维度互作调控网络,发现病原的关键受体,揭示重要病原入侵的结构学基础,从而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靶点。同时,通过研究病原重要基因、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筛选保护性抗原,可为精准疫苗研发提供结构学支撑和有效抗原靶点。
      3.病原致病与免疫机制
      病原致病与免疫机制是解析病原与宿主互作机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深入开展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解析病原逃逸宿主免疫识别、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病原感染与宿主代谢调控机制,揭示病原感染、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病原的组织嗜性与诱导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揭示病原致病机制等。这些机制的阐明,将为新药研发、疫苗创制及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4.药物分子设计与新兽药创制
      原创兽药缺乏是我国兽药创制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兽药研发原始创新的需求,需要从源头挖掘药物新靶点,开展基于新靶点的高效分子设计;采用合成生物学等策略,整合定位修饰、结构改造、活性位点解析、人工智能等跨学科技术体系,优化先导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阐明药物作用分子机制,获得候选药物;系统开展成药性评价,解析药物体内药学行为,构建新型药物精准递送体系,突破新兽药创制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原创新兽药,推动我国兽药产业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5.精准疫苗研发
      疫苗是防控畜禽疫病最有效工具。利用反向疫苗学、结构疫苗学、系统疫苗学、合成疫苗学等新技术,深度解析抗原结构与功能,高效发掘抗原表位,突破抗原靶向设计和工厂化制备技术,研发超低剂量抗原、精准激发机体高效免疫应答的精准疫苗。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新技术,新型疫苗佐剂的创制、及疫苗相关免疫增强剂的开发,研发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基因修饰疫苗等新型疫苗,为我国畜禽疫病防控提供新产品,驱动我国动物疫苗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6.智能诊断技术与产品研发
      针对新发畜禽疫病、畜禽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研发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畜禽疫病智能、远程诊断系统;研发新型诊断技术与诊断产品;研发与核酸、抗原、抗体诊断产品配套的便携式、智能诊断装备等,为动物疫病快速诊断、精准溯源提供技术与产品支撑。
      三、项目执行方式
      课题由中心带头人制定主体方向,综合设定课题库指南;围绕中心现有主流方向、有望整合形成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课题实施周期2年,遴选A类项目2–3项,每个项目30万元;B类项目8–10项,每个项目20万元。以中心带头人的科研思路为核心,结合中心优势方向,由1名国内外研究人员为主、2名中心成员为辅,组成科研团队,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制度向中心提交申报书。
      (一)课题的立项
      中心邀请中心学术委员会及国内同领域相关专家成立评审专家组,对按照指南所提交的申报书进行函评,由中心组织线下会议评审,最终立项由中心带头人终审择优公布。评审后立项的申报课题,由主持人向中心提交任务书,任务书包含2年的工作计划、研究目标、考核指标、经费预算、研究生培养等内容。
      (二)课题的执行
      题实施期间的经费原则上限在中心依托单位使用,不外拨到申请人所在单位;使用采用包干制,由课题主持人负责并严守执行期间的经费使用纪律。根据所承担课题的具体方案分配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经费使用不得违规,一旦违规违纪,由课题主持人全权承担相关责任。
      (三)课题考核
      课题执行期结束,由课题主持人提交结项报告,由中心组织专家组对结项报告进行审核。如课题达到任务书考核指标要求,则对课题执行期间的论文、专利及相关成果进行奖励,并发放相关绩效,中心对考核优秀的项目将进行持续资助,并优先凝练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考核成果仅认可署名第一单位为本中心(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英文为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Animal Immunology),致谢第一标注为本项目资金资助(英文为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Fund of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Animal Immunology)的论文。课题可以接受科研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失败,但不容忍主观不作为的科研态度。如课题未达到考核指标,则取消主持人2年内申报中心课题的资格,限制申报团队使用中心公共试剂耗材支出经费,并对申报团队研究生指标分配、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推荐进行限制。
      四、注意事项
      (一)申请人须先与中心依托单位巨乳a片 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取得联系,并建立合作关系(须经团队首席同意),由中心科研人员作为创新基金的项目联系人。
      (二)申请人须按规定格式填写《2025年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创新基金申报书》(附件1),申请书纸质版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单位负责人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三份,于2025年7月27日前寄给中心项目联系人(每个联系人仅限推荐一份申请书),由中心项目联系人报中心办公室。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五、联系人
      万老师  电话:13938429897
      李老师  电话:13146152142
附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