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乳a片

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巨乳a片 >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动物病原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指南

发布时间:2025-07-18 19:24    浏览次数: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老病频繁变异;非洲猪瘟病毒、猪d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III型、猪塞内卡病毒等新病频发,给我国养殖业带了巨大的经济损失;SARS、MERS、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等新发人兽共患病在我国不断出现,给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同时,我国抗生素使用量巨大,养殖业已成为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动物病原的耐药性问题,已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虽然我国在动物疫苗、诊断试剂、新兽药等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畜禽疫病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自主创新仍然不足,畜禽疫苗、诊断试剂市场的半壁江山被国外公司占领,非洲猪瘟疫苗等疫苗重大产品研发技术亟待突破;高端兽药市场90%被国际寡头垄断,兽用化药超过90%是仿制药,原创兽用化药匮乏;疫苗佐剂主要依赖进口。面对西方国家的科技围堵与封锁及市场占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亟待自主创新突破,亟需开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用”的新局面。
      二、指南方向
      (一)动物病原溯源与致病机制研究

      1.动物病原样本库与疫病数据库建设
      收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发病动物样本,分离鉴定我国流行病原菌/毒株,测定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或不同宿主来源的病毒基因组,结合病原流行特征、致病力、免疫保护效果和来源宿主,分析病原的遗传变异特征,建设动物病原样本库与疫病数据库,为研究病原的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提供清晰的遗传背景和工作基础。
      2.动物病原跨种传播演化规律研究
      分析病原在宿主靶细胞中的复制能力与变异的相关性;分析菌/毒株在感染动物体内的基因组变异、重组或新菌/毒株出现的规律;分析病原演化过程中与病毒复制相关基因的变异情况;研究不同毒株重组产生新菌/毒株的分子基础;分析驱动病原变异或对变异具有筛选功能的宿主生物因素。
      3.病原感染谱系及入侵机制研究
      鉴定病原感染宿主靶细胞的关键受体;鉴定受体分子介导病毒入侵的关键区域、作用位点;确定参与入侵的病原结构蛋白功能区域;解析参与入侵的病原结构蛋白、受体的结构和参与入侵的病毒结构蛋白之间、受体和病原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生物安全预警与防控信息化研究
      1.传播途径研究
      分析危险因子传播特性,建立动物感染模型解析不同条件下危险因子传播机制;分析菌毒株在不同传播途径中的宿主区域性分布特性;筛选危险因子感染过程中传播媒介及感染动物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中的病原感染规律;解析病原感染传播链。
      2.流行规律研究
      建立危险因子传播与气候、区域及社会行为的流行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危险因子流行驱动条件及压力反应;模拟危险因子传播流行趋势并建立预警体系。
      3.信息化基础上的预警系统
      解析不同病原或病原不同菌毒株致病性差异机制;建立临床、环境和易感动物链条间实时监测体系;建立宿主、环境及传播媒介不同条件下的病原检测诊断方法;通过信息数据统计及大数据处理,对区域性疫病流行进行风险评估及预警。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1.危险因子诊断创新体系研究
      分析病原优势流行菌毒株基因组序列,发掘诊断靶标,研究建立分子溯源技术和分型技术;开发创新型病原PCR、荧光定量PCR、RAA及LAMP等核酸检测方法;建立ELISA、侧流免疫层析等抗原抗体蛋白检测方法;建立生物安全危险因子检测诊断诊断的联动机制及预警和筛查方案。
      2.预防性生物制品创制
      聚焦新型疫苗创制,以T、B细胞免疫应答协调作用为基础,挖掘筛选高效疫苗靶点;解析候选疫苗抗原结构、抗原-抗体的复合体结构;发掘高效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其在特异性应答中的作用及疫苗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探索B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和时空调控机制;创制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
      3.治疗性药物及生物制品研发
      解析危险因子的关键药物靶标;建立动物模型,筛选体内和体外阻断危险因子感染的化药、单方和复方中药;解析危险因子关键中和性表位,建立广谱中和性抗体库;根据危险因子感染谱系差异,创制新型治疗性生物制品。
      三、项目执行方式
      项目实施周期1年,遴选A类项目10–12项,每个项目5万元;B类项目14–17项,每个项目3万元;由1名国内外研究人员为主、1名重点实验室成员为辅,组成科研团队,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制度向实验室提交申报书。
      (一)项目立项
      重点实验室邀请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及国内同领域相关专家成立评审专家组,对按照指南所提交的申报书进行评审,最终立项由实验室带头人终审择优公布。评审后立项的申报项目,由主持人向实验室提交任务书,任务书包含工作计划、研究目标、考核指标、经费预算、研究生培养等内容。
      (二)项目执行
      项目实施期间的经费原则上限在实验室依托单位使用,不外拨到申请人所在单位;采用包干制,由项目主持人负责并严守执行期间的经费使用纪律。经费使用不得违规,一旦违规违纪,由项目主持人全权承担相关责任。
      (三)项目考核
      项目执行期结束,由项目主持人提交结项报告,由实验室组织专家组对结项报告进行审核。如课题达到任务书考核指标要求,则对项目执行期间的论文、专利及相关成果进行奖励,并发放相关绩效,实验室对考核优秀的项目将进行持续资助,并优先凝练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考核成果仅认可署名第一单位为本实验室(动物病原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英文为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Animal Pathogens and Biosafety),致谢第一标注为本项目资金资助(英文为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Open Fund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Animal Pathogens and Biosafety)的论文。项目接受科研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失败,但不容忍主观不作为的科研态度。如项目未达到考核指标,则取消主持人2年内申报实验室项目的资格。
      四、注意事项
      (一)申请人须先与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巨乳a片 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取得联系,并建立合作关系(须经团队首席同意),由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作为开放课题的项目联系人。
      (二)申请人须按规定格式填写《2025年动物病原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书》(附件1),申请书纸质版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单位负责人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三份,于2025年7月27日前寄给重点实验室项目联系人(每个联系人仅限推荐一份申请书),由重点实验室项目联系人报重点实验室办公室。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五、联系人
      万老师  电话:13938429897
      袁老师  电话:18819265805
附件一